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下简称“大运会”)开幕在即。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首次举办的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成都始终坚持“谋赛”与“谋城”结合,以“赛事经济”助推城市发展,不断提升成都的城市影响力、竞争力。


【资料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日前专访了世邦魏理仕华西区战略顾问部负责人邹丽娟,就大运会对成都消费行业的推动作用作深入交流。邹丽娟认为,可对比的是,北京、深圳等举办过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城市,都以筹备、举办大运会为契机、推动了城市新一轮的发展,她认为成都亦遵循此道,不仅将为未来承办更高规格的赛事积累经验,亦能帮助成都实现消费产业的提质升级。

大运会是成都展示消费魅力的窗口

《21世纪》:如何评价大运会的召开对成都消费能级的提升作用?

邹丽娟:我认为大型国际综合赛事是成都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与国际对话的窗口,可实现对城市文化沟通力和全球传播力提升的作用,并成为文化与旅游消费升级的新引擎。成都正在推动“三城三都”建设,其中包括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筹办期间,成都克服了诸多困难,在这一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办赛、营城经验,我相信此次大运会不仅是一届成功的体育盛会,成都也将进一步提升办赛经验与城市能级,为未来举办更高规格的体育赛事积累经验。同时,成都的人文、产业、消费等独特魅力,亦将获得充分展示。

《21世纪》:大运会后的“后赛事经济”对成都的帮助在哪里?

邹丽娟:展望未来,我认为无论是“赛事经济”或是大运会结束后的“后赛事经济”,与成都城市人文底蕴及产业基底的融合,亦将为电子信息、消费服务、零售贸易、房地产建筑等传统优势行业提供全新应用场景,推动“赛事+”行业提速发展,新动能加速产业升级并创出新赛道,为城市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成都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21世纪》:成都当前的消费业发展情况如何?

邹丽娟:从宏观经济看,成都的消费业发展拥有良好的基础。如上半年成都GDP同比增长5.8%,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0.2亿元,同比增长8.8%,比一季度加快5.5个百分点;餐饮收入951.2亿元,增长20.8%等,这一系列数据都表明成都经济正在持续且稳定的发展。同时2023年上半年,成都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118%,创历史同期新高,居全国第三,人流的增长提供了成都消费业进一步发展的基底。从城市消费特色看,我们观察到,成都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转变,首先是消费者对自我的投资型消费在增长,其中包括医疗、继续教育等服务型消费类型。第二是成都消费者对自我意识的表达与对个性化消费的需求在增长。如成都拥有大量的买手店、潮流文化商店等。第三是大运会的召开又进一步激发了户外运动消费经济的活跃度等。

《21世纪》:成都正在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大运会对这一创建工作的帮助在哪里?

邹丽娟:成都正在计划打造两个世界级的商圈,分别是位于中心城区的春熙路-盐市口(太古里)商圈,以及位于南部高新区的交子公园商圈。而从全市的消费发展角度看,其他次级商圈的发展同样重要。

此次大运会的举办,一方面我们相信两大世界级商圈会有效吸引各国运动员的瞩目;另一方面,次级商圈也能够获得发展良机。据我们观察,大运会的主要场馆的聚集区,包括成都的龙泉驿区(东安湖)、金牛区(凤凰山),以及武侯区和高新区,这些区域分布着成都众多的次级商圈,我们认为大运会的召开,能给这些商圈带来更多的消费者,充分激发成都整体消费环境的活跃度。事实上,一个区域要吸引人口和产业,需要政府进行公共资源的投入,如通过大型的基建、体育赛事、政府职能等功能的注入,以此给市场以信心,从而对该区域的未来发展空间以更多的信心和想象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