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拥有多重身份
是女儿、是妻子、是妈妈
也是检察干警
【资料图】
工作中,她们兢兢业业,秉公办案
竞赛中,她们不让须眉,屡创佳绩
生活中,她们相夫教子,相濡以沫
三尺公诉台上
她们法律知识广博 业务素质精深
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斗志
用正义坚守法律的公正
用奋斗和实干撑起检察事业“半边天”
不同的角色
却演绎着人生处处精彩
是她们的绽放时光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近
常州市“龙城青少年维权卫士”
陈文超
聆听她的初心故事~
陈文超
常州经开区检察院
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七年前,我奔赴常州工作,从一名“法官”转变为一名“检察人”,随后我又加入常州经开区检察院“未爱花开”未检办案团队。
在常州工作生活的数个年头里,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常州这座城市专属的那份“温情”,也让我更加坚定,立足于自身工作岗位,用心用情用法去守护这份“温情”——就以青少年“守未人”的名义。今天和大家分享我的未检工作,我想就从“主讲人”开始说起。
“检察官阿姨,我上学期在学校不仅拿到了品学兼优的奖状,还成为了第一批入队的少先队员。”照片中小女孩拉起我的手,甜甜地笑,这是我协办的一起积分入学案件,回访时的场景。
守护明天
该案被评选为最高检的典型案例,我有幸以“主讲人”的身份,在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制作的《守护明天》栏目中,讲述我们的办案故事,宣传故事中涉及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故事的主角是一对来常打工的小夫妻,因为丈夫未成年时期被判处的刑罚,导致女儿无法正常通过积分政策入学,一封求助信递到了案头,如何保障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我们前往相关部门向工作人员详细解释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法律规定,根据这些规定,未成年人在犯罪被判处刑罚后,其本人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不应受到歧视,其子女更不应该为此受到牵连而影响正常入学,最终我们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不但解决了子女上学的大事,还推动了积分入学政策的修改和完善。
未检工作,不是只有孩子的笑脸,我见过被继母打成重伤的孩子,见过24小时将孩子锁在家里的家长,见过不闻不问拒绝与亲生子女沟通的父母。孤独、无助、悔恨、偏执交织的“问题少年”的眼神,再熟悉不过。
我发现几乎每一个“问题少年”背后,都存在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亲子沟通极度不畅的问题,于是我参与谋划并推出了家庭教育指导项目,在全区成立1个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32个家庭教育工作站,对普通需求家庭、一般问题家庭、涉案家庭,分类开展支持型、督促型、强制型家庭教育指导。截至今日,已为57个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228次,为亲子关系的改善、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作出了积极贡献。该项目也连续三年分获全市幸福e家子项目优胜奖、“常阿姐”123微治理工程维权优秀子项目、全市“生命关爱”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案例。
同时,我还拍摄了《依法带娃,“熊”家长们看过来》微视频,获2022年度常州市三微大赛三等奖;原创了《家教不容“家暴”》课程,获全市检察机关优秀课程,并在全区中小学家长线上课堂播放;录制普法小课堂《“鸡娃式”教育,这事靠谱吗?》,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央视频、中国检察官视频号等国家媒体,面向辖区乃至全国的家长们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普法工作,个人获得了2022年度“常州市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优秀个人”的称号。
工作十载,让我最有体会、最触及心灵的,还是扎根于未成年检察这片热土,孩子的笑脸、孩子的眼泪、孩子想说的话,都值得我去倾听、陪伴和守护。为青少年保护发声,是我早已埋在心里并甘愿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
文字:陈文超
原标题:《巾帼展风采丨“守未人”陈文超讲述初心故事》
关键词: